新闻
首页 >  我们新闻 >  2019年安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十件大事

2019年安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十件大事

  • 发布时间:2025-07-12
  • 来源:网络
  •   
  • 打印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学习贯彻方案,对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学习贯彻作出具体安排★◆。举办全省学习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专题培训班,对市、县党委政府分管负责人和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门培训。市县举办培训班256期■★■■★■,共培训1.8万人。组织29家省直单位赴各地开展宣讲调研活动,撰写学习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理论文章■■◆★。

  安徽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田建设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18万亩◆★■◆■,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十五连丰”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18年机构改革★★◆、农田建设职能整合以来,农业农村部门及时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职责,主动会商自然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建立会商、调度等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部门协作◆◆■■★■,理顺职责关系★◆◆★,健全管理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加强调度指导、监督评价◆■■◆★★,有序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高质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2019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2019〕20号)★◆★■◆■,安徽省被列为全国4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的激励省份之一◆■◆★,获得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的奖励■■★。

  2019年,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正式确定安徽列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多次批示,亲自谋划部署★◆★■★◆,全省上下勠力同心★★★★,聚焦重点,严格程序,精准施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共查实集体资产1203.4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7亿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完成改革的村达93★◆.7%,实现分红的村村均累计分红40.9万元。全面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完成“三变◆■◆★■”改革的村达52.8%,新增集体经济强村400多个■★★。通过改革,全省逐步构建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对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安徽落地生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9年安徽省新培育◆■◆“三品一标”1390个,总量7262个■★◆◆,居全国第6位(其中绿色食品位于全国第2位)★★◆◆,比2015年前进15位,比2018年前进3位。“三品一标”产品种类涵盖了粮油◆★■■◆、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蜂产品★■■、畜禽蛋类和水产品等57种类别。全省◆◆◆◆■“三品一标”检测合格率99.16%。★★“三品一标”产品获证单位基本实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实现可追溯◆★■◆★★。霍山黄芽、砀山酥梨、芜湖大米、旌德灵芝、黟县香榧等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1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居全国前列,安徽农业正走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绿色发展■★、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6.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全面推开,徽风皖韵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2019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0%,超出全国平均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成功举办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重点签约项目100个,签约金额224◆★★■.06亿元。全省秸秆综合利用规模企业1860个,总产值216.12亿元■★★◆■★,总产值同比增长96.4%★■★■■■。总销售收入173.155亿元■★★★★,年利税13.52亿元◆■,带动34214人就业★★■◆。同以往的秸秆直接还田◆◆、高温堆肥、饲料等初级加工方式不同◆◆★,规模化、工业化、流水线生产让秸秆产业变得丰富多彩,一批重点企业通过技术攻关◆■◆■◆,突破了对纤维的利用,进入到开发工业糖浆等化工产品阶段。

  2019年,全省共实施到村项目12107个■■★■★◆、到户项目109.5万个,到户项目覆盖80◆■■◆.6万户具备条件贫困户,覆盖率84.7%。全省建设完善产业扶贫园区314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48.6万户,全省发展自种自养且达标的贫困户49万户,分别完成年度民生工程任务数的103%★◆■★★、130%和117%◆◆★■。贫困地区蔬菜■■■■、茶叶、林特、水果◆■★◆、中药材◆★■■◆、畜禽养殖◆■★■■◆、水产、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带动扶贫对象人均直接增收2335元◆■。

  2019年◆★★,安徽省全面推开以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省乡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全省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92万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8.2%,完成27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建成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64个■★◆■,省级和市、县(市、区)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1333个;全省15000多个行政村均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村内塘沟28万余个、农业生产废弃物426万余吨、乱搭乱建64万余处◆★◆◆■★、废旧广告牌108万余个★◆、无功能建筑1012万余平方米、创建“美丽庭院”7.31万户;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比全国高6个百分点■◆;61个县(市、区)编制了县域村庄布点规划,7749个村庄编制了村庄规划;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12个,开工建设971个,以行政村为单位,认定美丽乡村示范村828个★◆■■■、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248个。如今漫步江淮大地■■★★■◆,处处彰显徽风皖韵的“美丽乡村■◆”已成为广阔田野上最美丽的风景线★◆.安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整省试点扎实推进

  2019年★■■★■◆,安徽省政府首次将“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纳入民生工程■■■★◆。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决策部署,坚持以实施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政策扶持、指导服务◆■、示范引领、规范提升、探索创新”思路■◆◆★★◆,通过推进党建引领,示范创建,能力提升,对“空壳社◆★”进行了清理★■★◆◆◆,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内部信用合作试点★■、土地股份合作试点,以及促进不同农业经营主体间融合发展等举措,大力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截至年底★◆■■■★,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双双突破10万个,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数达到115072个和105149个◆★◆★,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8位。其中,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2123个、各级示范合作社12929个■★★★■。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合作社突破1万个。加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达2■★■■◆.5万个。450万小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抱团发展★■★■,开拓市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全省农村“三变”改革、促进耕地有序流转★◆■、畜禽粪污资源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粮食增产和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为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安徽省将启动实施★■◆★◆■“158★★◆■”行动计划★◆◆。即全省围绕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中药材、油茶、土特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省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500个◆■◆★;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8000亿元。

  2019年■◆■■★◆,安徽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再度取得提速进位的好成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居第6位◆◆,是自2015年以来再度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创近5年最好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元★★◆,居全国第12位,比2018年提升1位★◆■■★★。

  1.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019年,在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评估中■■◆■◆★,安徽省喜获全国第2名,蝉联优秀等次,比上年前进6个位次。始终坚持“四推动、四创新◆★”★★★■◆,制定扶持激励政策,召开专题现场会,举办产业博览会。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3+N”路径模式■■◆◆,2万多家规模场户“一场一策”全覆盖◆◆★◆★。实施整县推进项目,推广应用有机肥,培育专业化龙头企业,构建产业新体系■◆◆★,“变废为宝”“资源变商品■◆★◆◆”已成共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场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比全国高出6个、16个百分点★★◆★,总体水平全国领先。

  2019年,安徽省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政策扶持,推进体系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提升质量安全★★★◆◆,深入实施“三品一标”民生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12月19日,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会同沪苏浙农业农村部门发起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在上海揭牌成立■★◆◆,这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农业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步入新阶段■★◆■◆★。截至目前,联盟拥有成员单位142家。其中,联盟理事长单位由◆★■■★■“一市三省”农业农村部门轮流担任,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担任2020年轮值理事长单位;联盟理事和成员均由“一市三省”农科院以及实力强◆★■■◆■、规模大、层次高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大型批发市场、新型经营主体等担任。联盟聚焦“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题◆◆◆■◆◆,创设和完善各项活动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政策沟通、推动要素流通、促进人才互通、保障市场畅通,充分发挥合作交流平台作用■★◆,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促进“一市三省”农业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

联系我们